“衣裳再添几件,饭菜再多吃几口,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。一会儿看看脸,一会儿摸摸手,一会儿又把想起的话揣进儿的兜儿。如今又到了离开家的时候,才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。千里的路啊,我还一步没走,就看见那泪水在妈妈的眼里,妈妈的眼里流”。
一个人在走廊里散步,突然哼起了这首歌,怎知道竟引发了伤心,泪水奔流一发而不可收拾,几乎到了泣不成声的地步,几乎一句一梗,泪水多得擦都来不及,还好这一段时间走廊里没人,只剩下小秋一个人,他也似乎并没有发现。
展开剩余56%想起了自己当兵离家时妈妈送行的那一刻,其实当时妈妈没敢出门,她是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,影响到我这个第一次出远门儿的孩子。她不在场我都已经哭得天昏地暗地,如果她在场那可能就是“生离死别”了。对妈妈的爱是那种刻骨铭心的,在与不在其实没有什么区别,她在与不在面前我哭的也是她,那时我哭的是对她和家的眷恋,哭的是对未来的可能有的长久的分离以及此去前途未卜的担忧,其实我已经完全可以理解当时母亲的心情,那一定是不舍、不放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。
我也想起了儿子当兵时自己的心情,可以说是撕心裂肺的,那种不舍,那种担忧,那种可能有的与自己当年离家时一样长久的分离,当然也有对他健康和平安的种种担心等等。好长一段时间都于忧伤当中,哪里都不想去,什么都不想做,只想一个人坐在儿子的房间里,看看他用过的东西,躺躺他睡过的床,闻闻他穿过的衣服,翻翻他过写过的作业,到他的qq空间去浏览,以至于无意中还和他当时的一个小女友进行了交流,并且得到了她的不少安慰,虽然他就在自己服役过的部队,有许多老战友都在,他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吃苦,但依然就是不放心,更深地理解了当时母亲送我时的心情,可惜的是儿子直到今天都未能真正的理解我的心情。
上有老下有小共赢优配,夹在中间让人有更多感慨,受文化等方面的限制老妈可能不会有我想的那么多,她所拥有的只是作为一个母亲护犊子般的本能,同样儿子更是对此毫无感慨,也许他更多地感到的是一种脱离了管束而获得了解脱。三代人所有的感情都汇聚到了我身上,以至于我感情的河床蔓延了,我的苦水多得淹没了我整个世界,同学、战友、同事、朋友,谁能有我苦?苦得无人知,苦得无处诉,老妈已经90高龄,能记得我都已经不易了,儿子早已习惯了没有我的日子,人这一辈子孩子与父母真正能在一起的时间又有多少呢?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,好也罢不好也罢,想也罢不想也罢,到最后都将不得不面对分离,“贤愚千载知谁是,百里蓬蒿共一丘”,这虽然是对文人骚客而言的,其实把这句话套在家族上,套在我身上不也是一样吗?
发布于:浙江省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